2020年12月11日,长江南、太湖北,无锡城边,青山隐约水迢迢。湖滨酒店温暖如春的房间里,我国曲艺家协会主席、闻名相声艺人、山东老乡姜昆在匆忙的行程中,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。
在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中,古稀之年的姜昆精力矍铄。回想起一些相声片段,他还忍不住唱上两句。记者与他谈起相声的传承,听他叙述如安在承继中发明,在据守中打破……
长时刻堆集才干偶尔得之
采访当天,姜昆刚从澳门飞到无锡。他受当地文联约请,教学多年从艺心路。
“我讲的主题是‘你与公民有多近,公民跟你有多亲’。长时刻以来,我一切的发明也好,深化日子也好,扮演也好,感觉跟老百姓面临面、最靠近的时分,跟他们有什么话、他们跟你有什么话,全都可以沟通的时分,得到的是第一手资料,是最有用、最能呈现在著作中、舞台上,最终又可以跟观众做心与心之间沟通的。”姜昆用几个“最”字阐释了讲座的主线。
艺术和日子是相通的。姜昆说,日子中处处是学识,发明更是长时刻堆集,偶尔得之。“咱们都听过我的《错走了这一步》,当当当当当,打橘子汁儿去喽,取奶去,洗尿布去,其时在咱们这一代人中取得激烈共识。由于这些人每天都在取牛奶、打橘子汁儿、晒尿布,‘联合国升旗喽’。”言语间,姜昆的语调又回当年的舞台。
“人人心中有,个个嘴中无。许多人其时想说话,借着我的嘴说了出来,所以著作才干一个接一个出来。”姜昆说,其时许多社会热门和个人遭受,比方提价问题、托儿所入托难、孩子不听话、早恋问题等,都是发明的论题。“写《我与乘客》的时分,那是我在东北八年学的老疙瘩嗑儿,‘被窝里伸脚丫子——你算第几把手儿’,‘你也就高山点灯——那一疙瘩亮儿’,‘猪肉炖粉便条可劲儿造’,这都是当年日子的堆集。”
姜昆说,曲艺立异的一个重要源泉,来自对现实日子的提炼与提高。“就像我脑子里一向有许多气泡,现实日子的资料、创意刺那么一下,脑子里堆集的东西全都爆发出来,接下来行云流水相同,把我一切的堆集都表达了出来。”
发明高兴的进程,其实较为艰苦。“那时分,我当了我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的第五任团长,每天十分忙。从北京到广州,两天三夜!这老天爷偏心眼儿是偏到家了。我晓行夜不休,除了餐车和厕所哪儿也不去。”姜昆话一顿,抖了一个小包袱,“当然,也没当地去。在没有任何闲杂业务的搅扰下,我趁热打铁,在硬板卧铺上,愣是在巴掌大的小记录本上改编了一个相声,还改了个姓名——《虎口遥想》。”
“我特别期望不要把咱们曩昔的出产劳作方法看成是一种落后,仍是应该把它当成一种传统。那时分咱们简直每一个段子都能找到日子的依据,有现实、有人物、有时刻、有地址。包含马季教师所写的那些著作,《北京之最》《吹嘘》《国际牌卷烟》,都有现实的依据,这与深化日子都是相关的。”姜昆说。
话锋一转,姜昆谈及当下,“不客气地讲,现在人们获取一些常识,包含日子资料太简单了,或许一会儿从网络上就得到了。有的尽管很生动,但没有生动到你和你的目标有心灵与心灵之间的融合。感动不了你自己,你很难去感动他人。在咱们的艺术发明傍边,必定要深化下去,不能走马观花。”
“往常咱们看咱们在舞台上光鲜的一面,那背面还有什么样的艰苦让我永久铭记。我想讲讲咱们这一代人的履历,共享给咱们。”姜昆说。
从老一辈手中接过接力棒
回望数十年艺术生计,姜昆说,“客观上讲,咱们这一辈人写了一些著作。在观众傍边,尤其是咱们这一代人的心中,留下了深深的痕迹。这些相声著作,现在终究过期了没有?在今日的日子中起到什么效果?我觉得需求年青人,乃至包含媒体,去审视一下,得出一个正确的定论。”
记者问姜昆,融媒体年代,相声该怎样立异?“我很真实地讲,这现已不是我的事了。由于咱们这一代的中心使命,是在电视迅速展开的时分,让电视艺术接纳了相声,让相声在电视这个渠道上有了展示舞台。”
“我1983年掌管春节晚会的时分,咱们家还没有电视;1984年,家里已有条件买9英寸的黑白电视,其时没买,由于知道12英寸的彩色电视立刻就要来了。到1985年,咱们家有了第一台电视,那时分我现已掌管第三届春节晚会了。”姜昆说。
30多年前,电视在大江南北鼓起、展开,相声传达由听到看,从两维变成三维。“维数的改动,阐明艺术表现方法跟着科技的前进又往前走,要习惯新展开。所以,在马季教师带领下,咱们完成了相声艺术在电视这个渠道上的演绎。你看相声有情节、人物、主题思想,还有娱乐性,有跟老百姓最休戚相关的年代气息,所以咱们一会儿就喜爱上了听相声。”姜昆说。
在姜昆不同时期的著作中,年代的痕迹常在不经意间暴露。“合作生育方针宣扬,写《祖爷爷的烦恼》;合作宣扬新爱情观,写《诗篇与爱情》。那时分咱们大部分时刻都在深化日子,我简直把我一切日子的根柢,不断往外掏。在体裁构思、人物刻画、言语组合、表达方法、包袱结构上不断立异的相声,也呈现了一大批。这一批占据了其时的舞台,奠定了其时相声在整个文明艺术界的方位。咱们这一代算从老一辈手中接过了接力棒,完成了这个使命。”姜昆说。
年代也造就了艺人。“一个艺人也好、作者也好,他所走过的每一步,轻、重、浅、深,都应该给自己的日子,或给他所履历的年代留下点什么。”姜昆说,“相声也好,曲艺也好,都是归于群众的艺术。不论发明什么,只要对公民有爱情,一向站在为群众服务的舞台傍边,才干打破思想的限制和艺术发明的瓶颈。”
“我从前写过五十年今后的体裁,现在这些艺人也可以写写人工智能的展开进程。艺人说那写什么呀,写机器超越人?我说我告知你,机器诞生的那天它就超越人,蒸汽机车没有人凶猛?大铲子没有人凶猛?现在年青人在这方面的考虑不可。”姜昆谈及发明的考虑时说。
面临年代的改变,姜昆感叹:“方便面没想过它会被外卖快打没了,手电筒也没想过让手机给快打没了,手机什么时分被其他东西打败,我还不知道,它必定会有被打败的那一天。在新的技术革命到来时,咱们这些相声艺人的本质、常识,现已习惯不了年代的展开。”
都得在“台上撞”
姜昆也紧追着年代的潮流走。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信息产业鼓起时,他做过一段时刻电脑公司的董事长,还和张朝阳一同入选过“我国网络十大杰出人物”。“最早‘触’网的时分,我看到网络对日子的影响。那时分写了第一个网络相声叫做《笑从网生》,用咱们所了解的言语,把网络上撒播的这些笑话作为资料。让咱们感觉到网络就在咱们身边,是咱们日子顷刻不可脱离的一部分。”姜昆说。
现在的网络,真如姜昆当年的意料,收罗着日子的方方面面。“现在动不动讲‘梗’。我说什么叫‘梗’。他们回答说,‘梗’便是包袱。说包袱不可吗?不可。你说包袱他觉得不可乐,你说‘梗’他才觉得可乐。现在的言语环境变了。”姜昆说。
1987年春晚上,由姜昆、梁左发明,姜昆、唐杰忠扮演的相声《虎口遥想》一时众所周知。台词里,“拍个山君吃人的片子卖给外国人赚点儿外汇,也算哥们儿临死以前为‘七五’方案作点儿奉献”;现在,我国外汇储备余额31785亿美元,规划坚持根本安稳。
更迭无处不在。曩昔,“动物园邻近怎样连公用电话都没有,这要是第三次国际大战打起来,咱们这通讯设备敷衍得了吗”;现在,恐怕一切的人都忘了,公用电话什么样啊?为什么不必手机呀?
观众的需求也在悄然改变。“现在看相声,许多观众是奔着人去的。由于网络的宣扬、商业的运作,咱们看到这个人就行了。观众喜爱你出个什么姿势,你就要出个什么姿势;喜爱看着你的姿势,你就得来姿势。观众的需求、审美,新的扮演方法都有改变了。”姜昆剖析道。
在许多改变之下,怎样让相声艺术传承下去?“我觉得这是新一代相声艺人的使命。现在抖音也好,快手也罢,视频都不答应超越很长时刻,时刻太长老百姓也受不了。相声怎样习惯这个渠道,我觉得这个不是咱们考虑的事儿。由于形象、说话的规则、思想逻辑,跟当下的确有距离了。”姜昆剖析道。
“人们乐意看青年相声艺人,就像咱们那个年代,咱们一会儿起来了今后,比咱们老的艺术家也有类似的感触。年青的相声艺人,他们身上背负的东西是比较重的。这也是我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看这些年青人扮演,了解他们有什么样的新相声,看看他们的著作有什么样的缺点,值得改善。我专门办的培训班、学习班、发明班,会集和咱们评论发明,但现在看来成效不是那么明显。”姜昆说。
姜昆说,相声好欠好,规范只要一个——现场观众乐不乐,认可不认可。光乐了,不认可你的内容,不可;内容主题不错,不可乐,更不可。连马季教师这样的咱们,写了那么多段相声的作者,他都说:多棒的、多有经历的艺人和作者,也不能确保自己写的包袱准响。响不响,都得在“台上撞”,让实践说话。
至于青年相声艺人何时能翻开观众的心门,姜昆说:“我估量还要给他们一段时刻去探索。让咱们,尤其是在群众的评判中去剖析哪个好,哪个欠好,哪个应该怎样做,哪个不应该怎样做,大概要一段时刻的检测。 ”
笑有许多层次
姜昆说,曲艺艺术立异的另一个重要源泉,是接纳历代说唱艺术家沉淀下来的日子体会和发明效果。“我老家是山东的。我的学徒唐爱国在山东,他还有一个学徒叫‘小么哥’。你看看咱们这也是老猫房上睡——一辈传一辈了。”姜昆笑道。
带徒多年,姜昆说自己带出了一些人才。“在培育学徒的进程傍边,我也有让他们往不同的方向展开,也有起到不同效果的主意。不拘一格降人才嘛。如有的学徒做掌管人,有的去演戏,有的演小品,还有的演哑剧。咱们说这是不是游手好闲?我说这不是游手好闲,是不误正业。你不耽搁你的正业,正业便是为老百姓制作欢笑。这是我一向的主意,我让我一切的学徒们就恪守一条准则,叫做‘对同路,心存平实;于艺术,怀有忠实’。”姜昆说。 尽管众学徒在不同舞台上百家争鸣,但姜昆仍然心有隐忧。“我十分等待新相声的呈现。我做了一个“姜昆说相声”的相声秀。这个秀咱们演到现在将近100场了。应该说把优异的年青相声艺人都会集到这个渠道上,像董建春、李丁、陈印泉、侯振鹏、应宁等人,让这些‘70后’‘80后’,乃至‘90后’青年人,跟咱们这些‘老艺人’一同来,用一股发明的热情把咱们凝集起来,一同往前冲。”姜昆说。
“咱们会集在这个舞台上重复实践,在重复性的劳作中融入发明性。让年青人学会怎样在舞台上去展示,把每一次扮演都当成一次发明,让他们知道老一辈艺术家是百炼才成钢。”姜昆解析道。
经过一场场的扮演,姜昆看到了年青人在生长。“前不久我跟广东卫视商议,要给年青人建立渠道,搞了‘相声欢喜送’节目,把一批名不见经传的、小有影响的、正在兴起的艺人都凑在一同,让他们多一些展示的渠道,让他们从为小众服务走到为群众服务的舞台上,让他们考虑应该拿什么样的著作,给台下的衣食父母。”姜昆说。
现在有的年青家长想给自己的孩子报相声培训班。对此,姜昆剖析道:“其实,学习相声艺术,仍是年纪高一点,履历多一点比较好。相声是笑的艺术,笑自身分许多层次。比方摔一个跟头,观众都觉得可笑;说错了一句话,有的时分也很可笑。这个笑,它很广泛。咱们相声艺术所寻求的笑,是比较高档一点的,老少皆宜的笑。这里边需求有文明见识的审美。”
“像侯宝林先生,他是在旧社会生长起来的艺人,那是鱼龙混杂的年代,那些杂乱无章的、俗的东西,全被他摒弃了。他有一种文明的、审美的自觉,这个东西自身要有必定天资。另一方面,也需求必定的文明堆集。没有文明层次,很难去剖析真假、美丑。”姜昆说。
“在各种艺术类别里,曲艺最具革命性,由于它只要不断地立异、改造自己,才干在公民中扎下根去,为年代高歌,为公民高歌。咱们现在曲艺的问题不是缺著作,而是缺精品;不是缺笑声,而是缺档次。”姜昆说,“咱们得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,他们面临纷纭复杂的、喧嚣的国际,怎样坚持着一股镇定。他们有文明、审美的自傲,有文明艺术规范的寻求,然后发生舞台上的审美艺术。”
与山东的情缘
老家山东的姜昆,对家乡曲艺的展开一向倾泻着一份特其他爱情。他说:“这些年,其实我也一向在揣摩山东曲艺该怎样往前展开。我开始知道山东曲艺方式是山东快书,20世纪60年代,了解并喜爱上了山东柳琴。正是一出《大老薛学文明》,让全国公民都知道了山东柳琴。”
有枣庄的读者跟记者回想,当年姜昆与唐杰忠合作到枣庄扮演。为了一睹“芳容”,被观众在工人沙龙门前封堵了近一个小时。“我在山东扮演的次数太多了,简直跑遍了一切区县。我最早演《鼻子的故事》,里边就用山东柳琴,用山东话唱。”说罢,姜昆忍不住哼起了这出戏:“说新人,唱新事,新事出在新社会……”
“山东是一个曲艺的高地,输送了许多人才。马季教师在山东有一块日子基地,你像他演《海燕》,专门在威海那儿体会日子。还有不少著作,是在山东得到的创意。”姜昆说,现在山东最具当地特色的曲艺方式是山东快书和山东琴书,“然而在我个人看来,现在在山东,这两种曲艺方式又都不是最占优势的了。原因安在呢?要害仍是一个人才培育的问题。”
姜昆说,曲艺界还应紧紧抓住“出人才、出著作、走正途”,才干带来振兴和昌盛。“山东曲艺群众根底好,好的苗子也不少,好好加以培育,远景十分明亮。”
近年来,除了发明,姜昆将百分之七十的精力放在公益活动上。2020年11月10日,姜昆到济宁嘉祥,展开“意外损伤怎样防安全常识宣讲”活动。他经过向同学们发问、共享安全经历和常识的方式,给孩子们带来了交心又有用的一课。现场赠送了手风琴和《姜昆教师告知你——意外损伤怎样防》等图书。
“期望我能为留守儿童,欠发达区域的孩子,做一些量力而行的工作。”姜昆说。“我小时分家里穷,一向期望有一个手风琴,但这个期望在小学、中学都没有完成。后来跑到宣扬队,我才学会拉手风琴。现在,我每次到小学去,就从手风琴厂背几台,送到孩子们手里。我期望他们从小就拉起手风琴来。我期望村庄与城市的孩子,都享有好的日子、学习环境。”
“我从前出过一本《笑面人生》,用稿酬再加上朋友协助在西藏捐建了一所小学。我每年都去那里看孩子们,也会带一些嘉宾曩昔,期望他们可以参加捐助。一次活动中,本来预备了40多条哈达,想让孩子们献给其他宾客。后来,孩子们却把这些哈达全都挂在了我的脖子上,其时我就掉眼泪了。”姜昆叙述着暖心的小故事。
谈及2021年规划,姜昆说主要在收拾著作、文章,“最近刚刚写完《姜昆自述》,以札记的方式,记录了我自己所走过的旅程。我特别期望经过对自己艺术人生的总结,多给后来的人留一些经历性的东西。我国曲艺家协会换届是在2022年。我要用这两年的时刻,为我国各地的曲艺部队,打下一个坚实的文明根底。”
(群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昱 报导)